[周来祥]生态主义和生态美学


该文原载于《山东大学学报 2006 年第1 期
生态主义和生态美学
周来祥
什么是生态 , 什么是生态文明 , 什么是生态主义 这是首先要区别的几个概念。我初步认为 , 生态就是自然生物存在和发展的状态 文明和人相关 , 生态文明就是人对自然生物存在和发展状态的感受、理解和态度 , 它包括两个方面 , 一是自然物本身 , 一是人对它的理解与态度 , 二者结合 , 缺一不可。可以说 , 有了人类就有了生态文明 , 而生态主义则是生态文明发展过程中 , 20 世纪西方后现代语境下产生的一种特定的社会思潮 , 一种特定的历史现象 , ( A.branwell在 1989 年称 1970 年以后的环保和生态运动为“ 生态主义”ecologism) , 三者既相互关联 , 又不是一回事。在这里我主要谈谈对生态主义和生态美学的几点思考。
当前学术界对生态主义和生态美学有不同的意见 , 一种认为生态主义揭示了自然生物在运动中平衡和谐的规律 , 从生态主义的角度、观点和方法研究美学问题 , 就是生态美学。另一种认为“ 非人类主义是生态美学领域中的主流 , 它拒绝人类中心主义 , 反思人类主体意识的膨胀 , 主张以生命个体或整体性的存在物为中心来对非人类世界进行审美” ( 《首届全国生态美学研讨会综述》 , 《文艺研究》 , 2002 2 , 150 ) 。它的潜台词是说 : 假若认为美与人类无关 , 那么生态美学就是一种自然美学 , 或者说是自然美学的新形态 假若认为美离不开人和人类 , 那么这种非人类性的生态美学就难以成立 , 生态美学是对生态主义的误读和误用。
从生态主义的本源看 , 第二种意见似更合乎实际 , 更有道理。但从学术的发展过程看 , 一种具体的思潮和方法 , 常常用类比的方法运用于其他学科 , 生态主义也如此。如有人相继提出经济生态学、政治生态学、社会生态学、城市生态学、人类生态学、图书馆生态学、精神生态学、文艺生态学、审美生态学、教育生态学、心理生态学、行为生态学、伦理生态学等 , 意思就是说经济现象、社会现象也类似于自然生物 , 是一个整体 , 是一种动态平衡 , 是一种和谐运动的整体。但这种类比常常凸显不出社会现象的本质 , 因而最科学的方法是把生态方法和哲学方法相结合 , 把生态方法融合、提升为哲学的原则与方法 , 上升到唯物史观和辩证理性的高度。本来生态主义提出的生物的有机整体论、生物运动的平衡和谐论 , 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态智慧 , 可以说是一种自然的辩证哲学 , 它内含着的哲学意蕴使它易于融会和提升到辩证理性的境界。当它升华为哲学的理念和方法 , 并以它去研究生态美学问题 , 看待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时 , 也可能创造出生态美学来。这里所说“ 生” , 已不只是生物学意义上的“ 生” , 而是升华为“ 生生之谓易” 的“ 生” 。因为它已经超越了自然物本身 , 超越了单纯的客体本身 , 超越了非人类性 , 而扩及延伸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一系列主客体关系。在这一意义上 , 生态美学又是合理的 , 有根据的 , 有其发展空间的。
假若从哲学的融合和提升来理解生态主义更为合理 , 那么在这里我们就从唯物史观和辩证思维的角度 , 全面考察一下生态主义的内涵、特点、意义、作用、局限以及与生态美学的关系问题。
生态主义 (ecologism)( 更确切地说是激进的生态主义 ) 的本质与内涵是什么 我在《哲学、美学中主客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产生、发展及其辩证解决》一文中曾说 “ 西方当前出现的生态主义有三个特点 一是以自然为本 , 二是反人类中心主义 , 三是认为人是自然界生物链中的一个环节 , 人和动物是完全平等的 《文艺研究》 , 2005 年第 4 , 44 。我认为这三点是生态主义最本质的规定性。首先 , 生态主义以自然为本 , 以自然为出发点 , 也以自然为归宿点。它为自然而自然 , 以保护原生态的自然为目的。如美国的缪尔主张“ 为荒野而荒野” , “ 坚持为荒野的精神” , 主张以“ 生物的固有价值而保护自然” , 被公认为“ 生心论”者。其次 , 生态主义反思和遏制人类理性的无限膨胀 , 有合理的一面。它批评现代科技理态中性对自然的摧残 , 这对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存的家园也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但它在反对理性的妄自尊大、理性的万能时 , 却走到了否定一切理性、否定人类性的极端。它所说的人在生物圈内、在生物链中的和谐性 , 不是作为理性的人、社会的人与自然生物的和谐 , 而是与其他生物一样 , 作为生物群中的一员 , 以自然人、生物人的身份与自然生物相和谐 , 所以它实质上只是自然生物与自然生物简单的同一体 , 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它所说的自然界的整体论 , 是排除以人为本的自然生态中心论。它反对人类中心主义 , 却走到生态中心主义 , 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第三 , 作为生物群一员的自然人 , 不具有真正的主体性 , 没有主动性 , 它只依赖自然、顺应自然 它对其他生物的影响只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影响 , 而不是人利用自然、开发自然的主动性活动。人不是主体 , 自然生物也不能成为真正的人的对象客体 , 更构不成主客体相互对立的对象性关系。在这种意义上谈生态的审美是缺乏根据的。最后 , 既然人与其他自然生物都是生物链中的一员 , 那么人与生物、动物之间就是完全平等的 , 人并不比牛、马高贵 , 牛、马也不比人类低下。在 1995 年赫尔辛基第十四届国际美学大会上 , 有位美学家用幻灯放映了一幅油画 , 它画了一位中年男子与一头牛同睡在牛棚里 , 男子头枕着牛的肚子 , 就像枕着亲人的肌体那样亲密无间 , 形象地描绘了生态主义者所憧憬的人与牛、马平等相待友好相处的和谐景象。生态主义对自然生物的尊重 , 肯定自然生物存在的价值和权利 , 有积极的价值 , 但它只看到人与自然同一的方面 , 而不强调人与自然根本差异的一面 , 这种对自然生物的尊重 , 实质上否定了人的主体性 , 否定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 走到了自然中心论的极端。这里使我想起了两个探险家的故事 , 二人商定同时同地出发 , 看谁先到达北极。一个探险家选了一批狗 , 用狗拉雪橇前行 , 结果第一个到达北极 , 他得意洋洋地竖起首先到达的标志后 , 即迅速返回。在归途中食品用尽了 , 在生死存亡关头 , 他决定每走一段路杀一条狗吃 , 从而保护了人的生命 , 顺利地回到了出发地 , 胜利地完成了探险的任务。而另一位探险家 , 反对用狗拉雪橇 , 而以人代之 大概因为狗和人是平等的 。但人不及狗跑的快 , 当他疲惫地赶到北极时 , 面对前位探险家留下的标志懊恼不已。当他痛苦地踏上回归之路时 , 又遭遇食品日益短缺的困境。但人又不能像狗一样可以屠杀充饥 , 最后在饥寒交迫中 , 全都饿死在途中。从生态主义的观点看 , 前一位探险家可能要受到谴责而后一位探险家会受到称赞 , 但这种张扬却会使那位探险家陷入一种尴尬 , 他非但没能与狗平等相处 , 反而先失去了自己生存的权利。这个故事正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生态主义的特点和局限。有人写文章说“ 环保不是饿肚子” , 是有道理的。因此生态主义强调对于生物的关爱虽有可贵之处 , 但过于绝对的追求人与动物平等以致危害了人的生存 , 则是不可取的。
假若我们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及辩证理性的观念与方法 , 阐释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 , 既可以更鲜明地看出生态主义的价值与不足 , 又可以探索一条由生态主义转化为生态美学的途径。 (1) 在这里首要的问题是必须由以自然为本转化为以人为本 , 由以自然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转化为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2) 人要由自然人、生物人提升为社会的人、理性的人 , 人不是单纯的自然物 , 而是自然与社会、自然与人文、感性与理性统一的人。这是由自然界走出而又不同于自然的真正意义上的人。 (3) 这种人把自己与自然界二重化 , 一方面把自然界作为自己的对象 , 另一方面使自己成为对象自然的主体 , 人具有了社会的主体性 , 从而在自己与对象、主体与客休之间建立起既相互对应又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关系。这种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 , 既相互对立、相摩相荡 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辅相成、和谐统一。 (4) 人与自然对立的和谐关系 , 不是一成不变的 , 而是运动的、历史发展的 , 在和谐平衡中擅变 , 在变异运动中达到新的平衡和谐 , 是平衡和谐发展的规律。 (5)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多样的 , 人既可以把自然作为理性认识的对象 , 观察它、研究它 , 以求得自然的规律 又可以把自然作为意志实践的对象 , 开发它、利用它 , 以满足人的物质要求 , 为人类谋利益 还可以作为审美观照的对象 , 感受它、欣赏它 , 以获得美的感受与体验。这是在实践、认识关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真正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审美关系 , 是更高级更自由的和谐关系 , 由此可能导引出真正意义上的生态美学。 (6) 在与自然和谐统一中的人 , 不但是受动的 , 而且是主动的 不但依赖自然、顺应自然 , 而且利用自然、改变自然 不但遵循自然界平衡和谐的运动规律 , 而且积极介入自然的发展。人的介入 , 既可以破坏自然、摧残自然、造成生态失衡 , 也可以引导、调控、开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 , 使之不断达到新的和谐水平 , 从而促使人对自然的审美不断达到新的境界、新的高度。(7)正是在实践的发展中不断延展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人与艺术的和谐关系 , 衍生出社会美、人格美、自然美和艺术美各种美的形态 , 不断开拓和提高人的审美境界 , 但这似乎已超出了生态美学的范围。 (8) 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 , 和谐社会的构建 , 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奠定了社会基础。人与自然的和谐离开社合的和谐是不可能实现的 , 正如社会的和谐也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一样。这 条标志着融合、提升后的生态美学的本质特征 , 为了简单明了 , 也可与生态主义相对应概括为三点 一是以人为本 二是反对以自然为本 三是人与自然既是对立的 , 又是和谐统一的。人已走出自然界 , 具有主体性、历史主动性 , 人与动物既相互依赖、相互依存 , 但又不完全相等。这三点不同源于不同的文化语境 , 生态主义产生于人文主义与自然主义、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对立 , 因而只有在人文与自然、人文与科学的辩证和谐中 , 才能超越生态主义的局限 , 创造出科学的生态美学。


发布人:超级管理员      最后修改日期: 2006-01-24 13:28:05.0
该新闻已被浏览 次      [ 后退]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