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繁仁]关于美育与文化传承创新的思考

关于美育与文化传承创新的思考
摘要:文化传承创新是高校的第四大任务,是新时代与新世纪的新要求,具有极大的战略意义美育的育人作用使其成为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美育要发挥其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确立民族自信心是必要前提为此,应充分认识中西审美文化的特点与优势,从中国当代现实出发,借鉴传统文化精髓,创造新的文化艺术元素,使之走向世界在此前提下,当代中国美育要充分发挥美育的世界观教育情感协调中介作用等三大作用,以完成其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任务.
关键词:美育;文化传承创新;世界观教育;情感协调; 中介作用
作者简介:曾繁仁,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会长,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济南250100)
2011424,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的讲话中指出: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1]这是胡锦涛同志代表党中央在高校的育人科研和社会服务的任务之外给高校确定的第四大任务,是新时代与新世纪的新要求,具有极大的战略意义文化的传承创新与美育关系密切,我们需要认真思考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自觉地发挥美育事业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一、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意义
() 文化是社会发展的软实力
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告诉我们,现代化绝不仅仅是经济的现代化,还包含文化的现代化从目前国际社会发展的经验来看,20世纪以来有100多个国家进行现代化建设,但真正建成现代化国家的只有20多个许多国家陷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即在人均GDP处于400010000美元之间时,会出现腐败蔓延污染严重道德滑坡等严重经济社会问题,经济社会发展出现徘徊所谓南美现象就是这种情况目前,我国GDP进入人均5000美元的发展水平,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真正成为中等收入国家,也部分地出现了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那些现象其重要原因就是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国民素质的提高滞后于经济的发展,社会发展出现严重的不平衡状态因此,党中央提出文化是社会发展软实力的重要观点
() 文化是民族的凝聚力
现代化建设包含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涵,而民族的凝聚力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什么是民族的凝聚力呢? 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文化,就是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在对于什么是民族的理解上,曾经有一个非常经典的表述: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着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264这个定义强调了语言地域经济,而相对淡化了文化其实,从我们的实际看,共同的文化认同是民族的最重要的内涵凡是认同中华文化并遵循中华文化方式生活的人们就是中华民族的成员所以,中华文化建设是民族的凝聚力的表现
() 文化是国际的竞争力
国际之间的竞争不仅是经济与军事的竞争,而且是一种文化的竞争按照当下新的文化理论,文化是权力的象征,文化也呈现为一种形象所以文化的竞争表现为一种话语权的竞争和国际舞台上所占形象位置的竞争目前,中国尽管是经济大国,但在国际上文化( 话语) 的输出与输入之中,中西所占比例为1 9,呈现严重入超的不正常态势中国的形象在国际上也常常处于被歪曲,甚至被妖魔化的处境在学术领域,也始终没有改变以西释中的境况以致国际学术界以西方范式要求中国的哲学与美学,得出中国古代没有哲学与美学而只有哲学思想与美学思想的可笑结论中国学术界用古代希腊的悲剧观要求中国的古代戏剧也得出中国古代没有悲剧的结论并引以为耻这都是十分可笑的事情,但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一定要改变国际上这种不正常的文化态势,做到具有应有的话语权与正常而健康的中国形象,做到中西文化的各美其美,即费孝通先生所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3
二、美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 美育的育人作用使其成为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
众所周知,文化的最基本内涵就是人的素质的提高,就是人的异化的扬弃,就是自由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美育在自由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位置按照我国传统理论的理解,文化就是人文化成,也就是通过礼乐教化的途径培养文质彬彬的君子所以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作为礼乐教化的美育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将文化对人的培养放到极为重要的位置马克思在著名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458的重要观点,既包括物质生产中按照美的规律的构造,也包括人的生产中按照美的规律的构造。
() 美育所承载的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
1.对于中国古代礼乐教化传统的继承发扬美育在中国古代具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先秦时期的礼乐教化是一种最基本的文化政治制度,所谓国之大事唯祭与戎[5]卷五,这里的祭即为祭礼是一种古时最基本的礼,包括祭天与祭祖等就是通过礼乐教化进行政治活动与培养贵族人才礼乐教化后来又演变为温柔敦厚( 温润柔和质朴忠厚) 之诗教与广博易良( 和通良善)之乐教,并进一步发展成一种文以载道培养文质彬彬君子的传统对于这样的传统我们应加以批判地继承。
2. 对珍贵的审美与艺术遗产的发扬与传播我国有着极为丰富悠久的珍贵的审美文献与遗产在文学艺术方面,我国有着悠久的审美与艺术传统,考古发现距今90007800年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乐器( 七音孔笛) 我国古代的诗经楚辞汉赋乐府唐诗宋词元代杂剧明清小说敦煌艺术与民间艺术,更是丰富悠久,光彩夺目,值得我们自豪,并应加以继承发扬在美学与艺术理论方面,我国古代儒释道所包含的审美思想,特别是儒道中的审美思想是人类轴心时代的重要思想瑰宝在典籍方面,古代的乐记文心雕龙古画品录等重要典籍,足以与古代希腊的诗学与诗艺媲美这些古代审美与艺术传统是我们进行美育工作的极好教材,也是需要发扬于世界的重要财富,是我们美育工作者的责任之所在。
三、民族自信心的确立是文化传承创新的必要前提
() 充分认识中西审美文化的特点与优势,确立民族自信心
长期以来,在中西文化与艺术交流中存在失语症与以西释中现象与此相应的是我国学者存在一种文化自卑情绪甚至一代国学大师王国维也有我国之文学不如泰西[6139之说,美学家朱光潜认为中国古代没有悲剧,这是对人类命运的不合理性没有一点感觉[7427的表现等我们在新世纪只有摒弃这种自卑情绪与心理,才能进行新时代的文化传承创新我们要认识到中西文化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关系,而不是西高中低的线性关系钱穆力主这种类型说他认为中西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经济社会背景之下,发展出农业文明与商业文明两种不同的文化类型[8120中国古代这种农业文明发展出重视生命与生存的文化艺术形态,是一种在天人合一哲学观之下的生命论与生存论的美学与艺术所谓生生之为易( 周易系辞上) ,天地之大德曰生( 周易系辞下) 气韵生动( 古画品录) 等等,既是哲学观念,又与审美密切相关而西方则在物理学实体论哲学观之上建立了模仿论与比例和谐对称的雕塑性美学观这两种美学与艺术观其实如两水分流,双峰对峙,各有其风采与美丽中国古代以大团圆结局的悲剧,与中国古代的保合太和乃利贞( 周易上经) 的吉祥安康的哲学观与人生态度紧密相关,是中国特色的善恶有报的苦情悲剧由于中国古代文化与艺术产生于前现代条件之下,是一种主客不分的混沌的哲学与审美思维,因此反而可以弥补西方现代哲学与审美主客二分与工具理性主义之弊端所以,许多理论家认为如果在现代工业革命时期,中国哲学与美学难以为西方接受,那么在反思现代工业革命的后现代,中国传统哲学与美学反而能够发挥更大的补救作用。
() 从中国当代现实出发,借鉴传统文化精髓,创造新的文化艺术元素,使之走向世界
文化是人的生存方式,中国文化与文学艺术是中国人生存方式的文化与审美的反映我们在新世纪要立足创新,立足当代中国现实,借鉴传统文化精髓,创造出新的反映中国当代人精神风貌的文化与审美元素(话语),使之走向世界创造新的文化审美元素与话语是一个非常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其前提是立足中国当代现实,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力倡创新精神在学术上我们要创造新的美学与艺术理论中国话语,在文学艺术上我们要创造出新的中国元素这样我们才能够获得应有的话语权
四、充分发挥美育的育人作用是美育文化传承创新的要旨
对于美育来说,它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集中地表现为充分发挥它的育人功能,因为,文化的最基本功能与作用就是育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充分发挥美育的世界观教育作用
美育归根结底是一种世界观教育,即培养学会审美生存的一代新人学会审美生存就是一种世界观,是一种以审美的态度对待世界的世界观,是当前后工业的生态文明时代的世界观如果说原始时代的世界观是一种巫术世界观,农业文明时代的世界观是一种宗教世界观,工业文明时代的世界观是一种工具理性世界观,那么,在生态文明时代则应该确立一种审美的世界观,力倡一种共生与相融的亲和的人生态度,以这样的态度对待自然他人与自身这种审美世界观的确立只有通过审美与艺术教育才能达到,因为审美是一种亲和,一种肯定,一种相融,一种诗意的栖居。
() 充分发挥美育的情感协调作用
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这已经被美育学科的创始人席勒充分论证他认为审美使人进入一个特殊的情感的王国这种情感教育具有特殊的情感协调作用,在使社会达到和谐境界上具有特殊的不可代替的作用众所周知,对于社会矛盾的处理有法制道德与美育三种渠道法制的渠道凭借具有强制性的法律,道德凭借具有道德约束的规范,这两者都带有强制的性质只有美育通过潜移默化循循善诱的情感感化的方式,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自愿,是一种内在的调剂,具有更加理想的效果
() 充分发挥美育在育人中的中介作用
美育是真与善科学与道德感性与理性的中介,这是德国古典美学已经作了认真论证的席勒有言: 要使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除了首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没有其他途径[9116美育在育人中的中介作用首先表现在人格的培养方面,主要是美育作为情感教育对于人的情商的提升至关重要情商与人的健全人格的形成关系密切,是理智的大脑对于情感的大脑控制的结果。美国行为与脑科学专家丹尼尔戈尔曼在情感智商一书中指出人有一个理智的大脑,那就是人的感官接受到外界的刺激后经过大脑皮质做出的比较理智的反映; 而另一个情感的大脑是指人接受到刺激后不经过大脑皮质,直接通过作为边缘系统的杏仁核作出迅速反应,这样的反应是情感性的,往往比较冲动与盲目他举了一个夜归的父亲遇到女儿搞恶作剧躲在衣橱内突然跳出准备吓唬父亲,而父亲无法思考,只在杏仁核的作用下开枪打死女儿的事例[101014所以,作为美育组成部分的情商的提升是健全人格形成的必由之路。
美育的中介作用还表现在学校教育之中那就是美育具有特殊的审美感受力的培养作用,这种审美感受力是人的健全素养的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缺少了这种审美感受力的人不仅缺少了生活的乐趣,而且在素养上也是不健全的同时,美育也是学校德智体教育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德育来说,美育是德育不可缺少的手段,而且美育还包含着荣辱感与羞耻心等德育因素从智育来说,美育所包含的审美力中的想象力是智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因斯坦就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是科学学研究的实在因素从体育来说,美育与体育作为身心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须臾难离。
总之,缺少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缺少美育的文化建设同样也是不完整的文化建设,美育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这就是我们的结论。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重要讲话http: //www.bj.xinhuanet.com/bjpd_sdzx/204/25/content_22604972_1.htm.
[2]斯大林.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M]//斯大林选集: 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费孝通.美美与共和人类文明: 下[J].群言,2005( 2) .
[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第3版.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0.
[5]周易集解[M].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6]王国维.教育偶感四则[M]//王国维全集: 第1卷.杭州: 浙江
教育出版社; 广州: 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
[7]朱光潜.悲剧心理学[M]//朱光潜全集: 第2卷.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
[8]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M].修订本.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4.
[9]席勒.美育书简[M].徐恒醇,译.北京: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
[10]戈尔曼.情感智商[M].修订版.耿文秀,查波,译.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载于河南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2
发布人:曹成竹 最后修改日期: 2014-02-27 15:53:53.0
该新闻已被浏览 次      [ 后退]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