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6日-7日,“文学书像论与书法美学创新”学术研讨会在济南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主办,《文艺美学研究》编辑部协办,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来自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5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
会议开幕式于6日上午举行,由山东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程相占教授主持。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曾繁仁教授、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书像论资料整理与研究”首席专家赵宪章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在开幕式致辞中,曾繁仁对赵宪章教授及与会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就本次会议议题,曾繁仁指出,赵宪章教授近期以来一直从事文学图像论研究,取得很大的成就。此次会议选择《文学书像论与书法美学创新》,使得该课题更加贴近具体艺术门类与中国实际,对于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具有重要意义。赵宪章教授进一步指出,我国的书法研究是一个“洼地”。正如文学理论中存在“失语症”,我们的书法研究也存在同样的现象。对于西方理论的借鉴与我们的书法研究卯榫不合,因此,“文学书像论”应运而生。他希望借此次会议,将文学书像问题的讨论趋向深入。
开幕式后的第一场大会发言由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孙丽君教授主持,杭州师范大学李庆本教授担任评议人。赵宪章教授围绕“书法不是摹仿艺术”、“语象被比象成就书像”、“‘文学书像论’”新场域三个方面展开讨论。赵宪章教授提出文字作为书写的对象不是物质,而是“文字意象”。“比象”既是中国书论的修辞格,也应该是整个书法艺术的思维表征。“书写比象”直接缘自语词被书写,语词被书写激活了“物”想象,并非物理世界的直接映像。接着,赵宪章教授论述了“文学书像论”新场域的观念、方法与基本论题。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苏宏斌教授作题为《书法艺术的符号构成》的发言,从“作为造型艺术的书法”“作为语言艺术的书法”“书法艺术的表意机制”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崔树强教授认为中国书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进入中国美学的门径,可以尝试对中国书法美学的理论体系进行建构。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詹冬华教授从审美情感、形式法则、艺术风格三个方面探讨“中和”与书法艺术的辩证法。
第二场大会发言由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伏煦副教授主持,华东师范大学崔树强教授担任评议人。杭州师范大学李庆本教授从对徐冰的《天书》分析引入发言,提出我们应当重新“回到马克思”,采用马克思关于语言文字是社会性的理论论断,来认识汉字的本性问题,以便有效阐释跨文化书法艺术。四川美术学院张强教授围绕“世界实验书法”概念展开论述。安徽艺术学院张典友教授探讨了书法图像在语言与世界建构逻辑中的联系,论述书法图像是将语像文本可视化进行物像外化和审美延宕的过程。集美大学张克锋教授从文徵明对《前后赤壁赋》的书写论述诗、书、画三者合一的现象。山东大学尹德辉教授围绕“文—书”话题探讨文字媒介与文学、书法的艺术关系。6日下午,会议进行了三场大会发言与评议,与会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就“文学”与“书像”二者之间的关系及“文学书像论”的理论意义展开热烈讨论。
7日上午,会议进行了两场大会发言。闭幕式由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凌晨光教授主持,赵宪章教授和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主任谭好哲教授对此次会议进行了总结。赵宪章教授指出,本次会议进行了跨学科的多元对话,但是跨学科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美学和文学研究不能只是宏观的,还应该关注微观的方面,“文学书像论”为书法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谭好哲教授十分感谢赵宪章教授对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的支持,希望大家以基地重大项目的开展为契机,把“文学书像论”研究向前推进,这将对中国文艺美学的发展与推进、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建构产生重大影响。
本次会议议题深刻、论题广泛,进一步密切了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与国内学者的交流,也扩大了文艺美学研究中心的学术影响力。(文/杨晨雪 图/黄长明 郭星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