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6日,“东亚哲学、生态美学与生态艺术”中韩双边学术研讨会在济南举行。本次会议由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韩国成均馆大学东洋哲学系、山东省比较文学学会主办,山东大学艺术学院、中华美学学会生态美学专业委员会、《文艺美学研究》编辑部协办。来自中国山东大学、中山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与韩国成均馆大学、天主教关东大学的三十余名专家学者与博士研究生参加了这次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主任谭好哲教授、韩国天主教关东大学郑锡道教授共同主持。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曾繁仁教授、韩国成均馆大学前儒学大学长辛正根教授先后致辞。曾繁仁教授对参与本次会议的各位专家学者与学生表示热烈欢迎,并回顾了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与韩国成均馆大学东洋哲学系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历程。曾繁仁教授强调,此次研讨会是此前学术研讨会的继续与发展,我们要结合新的形势与现实,进一步阐发东亚哲学和美学的重要价值意义,使之得到更好的继承与发扬。辛正根教授表示这是疫情过后双方首次进行线下的面对面交流活动,十分感谢并珍重这次机会。辛正根教授指出,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与韩国成均馆大学交流合作密切,历经十余年时间之久,是十分罕见而珍贵的,是国际学术交流的典范;希望这次大会在生态美学、东亚传统哲学与艺术的视角中重新审视世界,并成为重新思考各种问题根源的重要契机。
大会主旨发言由山东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安宁教授、郑锡道教授共同主持,曾繁仁教授和辛正根教授先后进行了主旨发言。曾繁仁教授指出,晚明美学在中国美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而属于晚明美学的李贽“情生论”美学可以视作“生生美学”在晚明的一种特殊形态。辛正根教授从朝鲜肃宗与金猫的典故出发,阐发了东亚哲学为我们理解动物的权利,促进人与动物的相互沟通,实现人与动物在生态世界的共存带来的启示。
随后,在辛正根教授的主持下,六位来自中韩双方的学者进行了上午的大会发言。郑锡道教授阐释了老子哲学中“根”相关的隐喻,认为它体现了老子向往的朴素静态的社会政治观念,并具有女性化、时间化的特质。程相占教授以“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观指导下深化生态美学”为题,立足中国古代“天地人三才”说,展望中华美学精神与中国生态美学的发展与建构。韩国现东西古典研究会理事长李泽龙教授围绕《庄子》“能胜物而不伤”的哲学意蕴进行了探讨。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胡友峰教授将生态危机与人工智能时代下的精神危机相结合进行讨论,探索以艺术将二者一并解决的方法。韩国国立全北大学崔祯娟教授从退溪李滉和南冥曹植游览山水的文章出发,从美学角度说明了二者以走入自然的方式体悟“天理”的精神内核。山东大学艺术学院高迎刚教授探讨了新兴的“元宇宙”概念及其对艺术界的冲击与改变。
下午的大会发言于两点开始,分为前后两部分,分别由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韩清玉教授、山东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助理张爱红副教授主持。八位来自中韩双方的专家学者先后进行了发言。韩国国立清州教育大学金炫美教授将现代艺术、后现代主义与《周易》“意象论”相结合,探索了在这些思想指导下生态艺术发展的新方向。韩国成均馆大学陈涵研究员围绕李师朱堂的《胎教新记》就朝鲜王朝女性学者对儒家生生观的理解与实践展开了讨论。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孙丽君教授提出,生态思维植根于人类的语言观,表音文字体系是生态危机的深层原因,而表意文字体系中蕴含着生态智慧。韩国成均馆大学高承焕教授发表了对殖民时期朝鲜李敦化的生命观中蕴含的新人类伦理观的研究。张爱红副教授深入探讨了中国非遗文化现代传承的数字生态路径。韩清玉教授关注中国传统美学语境下的艺术时空问题,对中国审美经验论的独特话语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山东大学(威海)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艺术实践教学部主任张铁成副教授介绍了美国生态音乐学者亚伦·艾伦的思想与其启示。山东大学艺术学院袁宙飞副教授以“艺术乡建中生态美学的可持续性建构”为题,探索当代艺术乡建与生态美学的融合。另外,还有八位来自中韩双方的博士生做了学术发言。
大会闭幕式由韩清玉教授主持。辛正根教授在总结发言中表示:通过这样的学术会议,我们可以同时发现过去、现在和未来,通过其他学者的研究,我们能够审视自身现在所做的研究,可以知道大家在关注什么问题、研究什么方向。程相占教授作为中方代表进行总结,他回顾了大会代表们的发言,总结了此次会议在东亚哲学的历史意义与现代价值、生态美学的发展前景、生态艺术的重要突破等三个方面取得的重要学术进展,强调这次会议在中韩双方学术交流合作层面的价值。最后,郑锡道教授以“生生”“共生”“情生”三个关键词,为这次会议的大会发言进行了概括总结。至此,“东亚哲学、生态美学与生态艺术”中韩双边学术研讨会圆满结束。(文/程三南 图/黄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