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全国康德美学年会举行

2024年10月19日,第三届全国康德美学年会在山东济南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以“康德美学研究——中国与世界”为主题,由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主办,中华美学学会中国美学学术委员会协办,《文艺美学研究》编辑部、《新文科理论与实践》编辑部提供刊物支持。来自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等全国各高校及科研院所的50余位专家学者和硕博士研究生应邀出席本次会议。

会议开幕式于19日上午举行,由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胡友峰教授主持,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曾繁仁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曾繁仁教授强调了康德美学在中西美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回顾了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自改革开放以来对康德美学研究和教学的持续投入,指出此次研讨会旨在纪念康德诞辰300周年,总结和展示研究成果并进一步推动康德美学研究的发展。

大会开幕式

开幕式结束后,19日上午共设置两场大会发言。第一场大会发言由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杨建刚教授主持,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李伟教授担任评议人。首都师范大学艺术与美育研究院王德胜教授指出,宗白华的康德美学观是中国现代美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了对审美判断与情感的理解并推动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杭州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院李庆本教授追溯了康德“审美艺术”概念的来源,认为康德在鲍姆嘉通“美的和自由的艺术”思想基础上进一步区分了审美艺术与美的艺术,推动了艺术理论的深化。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朱会晖教授从启蒙、自律和审美艺术三个方面探讨了康德哲学的核心思想,指出审美艺术在个性自由与道德统一中的作用,强调其对促进理性思考和丰富情感体验的意义。岭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蓝国桥教授从重视、限制和调和三个层面探讨了康德对“天才”的看法,认为康德在对人类理性的有限性强调中展现了其哲学批判精神和对人性的综合理解。上海戏剧学院创意学院倪胜副教授指出,德国古典美学在试图建立统一的艺术原则时面临失败,其关于真善美的统一、天才论和艺术终结等理念在当代美学中遭到质疑,无法应对当代艺术的挑战。

第二场大会发言由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韩清玉教授主持,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朱会晖教授担任评议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李伟教授梳理了《判断力批判》的形成脉络,指出鉴赏判断与目的论判断的统一是核心问题,并强调要从整体视角把握第三批判的双重大任及美育内涵。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彦顺教授探讨了审美判断与感官愉悦的关系,认为应重新审视康德美学在感官体验中的地位及其对西方美学的划时代影响。济南社会科学院王征研究员将康德的三大批判视为现代美学理论的整合性框架,并指出这一框架不仅奠定了认识论、伦理学和审美判断的基础,还为个体创造力、社会和谐与文化创新提供了重要支撑。西安交通大学哲学系妥建清教授从历史文化背景与哲学传承两个层面探讨了夏夫兹博里与康德之间情感思想的转换,认为“以美启善”思想不仅为现代美学奠定了基础,而且推动了宗教性目的论向世俗性审美判断的转变。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胡友峰教授从教学实践、理论重点、研究路径三个方面论述了康德美学研究与教学的方法,强调了三大批判之间的紧密联系,目的论在康德哲学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及体系性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在19日下午的两个平行会场讨论中,与会学者紧紧围绕会议主题,就康德美学的核心概念解析、康德与其他美学家的对话、康德美学在艺术与现象学领域的延伸以及康德思想与中国美学的交流与融合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辨析、详细阐发和创新性应用。同时,讨论还涉及现代科技与伦理学领域中康德思想的影响,充分展现了康德美学在当代学术研究中的深远影响与多样化发展。

分会场

分会场

19日下午,平行会场讨论结束后,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李飞副教授、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郭玉越副教授对各分会场讨论情况做出汇报。闭幕式由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孙丽君教授主持,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胡友峰教授对此次会议进行了总结。胡友峰教授首先从《判断力批判》的发生论、康德美学核心概念与术语的提炼、康德美学体系的思考及康德与其他美学家的思想关联四个方面总结了本次会议所取得的重要突破,强调康德美学研究需注重概念溯源与三大批判的贯通阅读,同时呼吁新文科建设应紧跟时代化、融合化、中国化与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同时,他希望此次会议能够通过“中国与世界”这一主题,深化对康德美学的全球视野与多元诠释的思考,推动中西美学在更广泛层面的对话与互鉴,有力促进中国美学在全球化语境中的创新发展与当代话语体系的建构。

康德美学作为西方现代美学的基础,以其极高的体系性和深度,成为最受研究者关注的美学理论之一。本次会议承续北京师范大学与安徽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康德美学年会,汇聚了国内康德美学研究领域的多位学者,展示了我国在康德美学研究领域的长期专业性成果。在康德诞辰300周年之际,此次康德美学年会的成功举办对于推动中国自主美学话语体系的建构、促进康德美学研究在中国的持续深化具有重要意义。(文/杨晓桐 图/祁慧、于璕)


该新闻已被浏览 次      [ 后退]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