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宪章教授谈“徐渭《墨葡萄图》语图关系考论”

5月9日下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南京大学文学院赵宪章教授应邀做客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作了题为“野性的图腾——徐渭《墨葡萄图》语图关系考论”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山东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文艺美学研究中心杨建刚教授主持,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凌晨光教授、韩清玉教授以及校内外部分研究生共同参与了本次讲座。

杨建刚教授首先对赵宪章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他的研究领域及主要研究成果。

讲座伊始,赵宪章教授阐明了本次讲座的目的,即以徐渭的《墨葡萄图》的语图关系的考察为范例,为后来的语图关系研究提供一种方法论上的指导。

讲座内容共分为三个部分。在第一部分,赵宪章教授对徐渭的《墨葡萄图》和题诗的时序关系进行了考证,认为该画属于“诗意图”一类,即先有诗、再题画。时序考订的结果决定了解读这一作品的路径——画像与书像如何“图说”诗歌语象,即徐渭的“葡萄诗”如何延异为“葡萄图”,然后又如何被书法艺术所比象,以及诗、书、画三者之间的语图关系等。

在讲座的第二和第三部分,赵宪章教授以语言与图像的符号关系为线,沿循时序所定的路径,针对以上问题逐个展开阐述。首先,赵宪章教授对“葡萄诗”进行了文本细读,并择取“野藤”二字为诗眼,将其作为解读该诗的关键。其次,赵宪章教授又从形式分析趋近“葡萄图”。画作之构图一反花卉(果蔬)画的宁静、甜美,反而虬枝挺直,藤蔓状如螃蟹双爪,又形似拱门,呈现出一幅野生蛮长的图腾。而画作的笔墨也“含混不清”“舍形而悦影”,浓、淡交织缠绕,干、湿无律可循,致使葡萄果、叶等无法分辨,“野藤”之形杂乱无序。他认为这是徐渭故意为之,徐渭将野藤世界看作现世,将画作看作了躲避现实、慰藉自身的“挡风墙”。从葡萄诗到葡萄图,徐渭将“野藤”诗眼转换成了“野藤”之画相、“野气”之画风。随后,赵宪章教授又从形式角度分析了葡萄图上徐渭的书法。他从结体与笔墨的随意性,经营位置的歪斜稠密、整体布局的不可思议三个角度层层抽丝,最终提取出其整体风格,并将之比象为“野侠”。

最后,赵宪章教授为徐渭《墨葡萄图》语图关系考论进行了总结,葡萄诗的“野藤”语象、葡萄图的“野气”画像及“野侠”书像三者共同绘制了徐渭自己的“野性的图腾”。“野性”既是《墨葡萄图》诗书画语图关联之肯綮,也是徐渭所坚守的艺术信仰。

交流环节,在场的研究生积极提问,赵宪章教授耐心向同学们作出解答,就讲座的具体内容和学术研究方法等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凌晨光教授在交流中列举了几幅题诗葡萄图,并就题诗与画作之间形式风格的差异是否可以体现作者心境的变化等具体问题与赵宪章教授进行了深入探讨。

杨建刚教授在总结发言中针对讲座内容赞扬了赵宪章教授“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严谨治学态度,以及通过形式阐发意义的学术方法论。他还以具体实例向同学们展示了赵宪章教授笔耕不辍、热爱科研的学术精神,希望同学们深入领会和积极学习。


赵宪章,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历任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文系主任、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邀访教授等。主要从事形式美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推举“通过形式阐发意义”的学术方法。著有《文艺学方法通论》《西方形式美学》《文体形式论》《文学图像论》text-image theory罗马版)多卷本《中国文学图像关系史》总主编,曾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国出版政府奖等。目前兴趣在“文学书像论”。(文/栾霄晗)

该新闻已被浏览 次      [ 后退]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