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美学的古今转型与当代话语建构”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3年9月23日—24日,“中国文艺美学的古今转型与当代话语建构”学术研讨会在山东济南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中华美学学会文艺美学学术委员会、山东大学艺术学院主办,《文艺美学研究》编辑部协办。来自全国各高校及科研院所的150余位专家学者和硕博士研究生应邀出席本次会议。

会议开幕式于23日上午举行,由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程相占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深圳大学特聘教授、中华美学学会会长高建平教授,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主任谭好哲教授,首都师范大学艺术与美育研究院院长、中华美学学会文艺美学学术委员会主任王德胜教授出席会议并先后致辞。

开幕式结束后,23日上午共设置两场大会发言。第一场大会发言由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范玉刚教授主持,深圳大学美学与文艺批评研究院李健教授担任评议人。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曾繁仁教授指出,李贽“情生论”美学是“生生美学”在晚明的一种特殊表现形态,晚明美学在中国美学史上具有开创性和建设性的贡献。深圳大学美学与文艺批评研究院高建平教授追溯了美学研究从“文艺美学”到“艺术美学”的发展之路,提出倡导艺术美学对当前发展艺术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扬州大学文学院姚文放教授梳理了“文艺美学”自提出以来的谱系赓续过程,从中西互鉴、历史流变等视角探讨了文艺美学谱系赓续的外力与内因。首都师范大学艺术与美育研究院王德胜教授认为,在当今互联网时代,文艺评论要关注“事理”和“情理”两个方面,才能做到“讲理”“辨理”“明理”。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谭好哲教授从感受力、阐释力、判断力三个方面论述了文艺批评家需要具备的主体能力,指出批评家主体能力的提升是新时代文艺批评加强自身建设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第二场大会发言由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杨建刚教授主持,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宋伟教授担任评议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周均平教授从实践和学理两个层面对生活与艺术“同一”的观点进行探讨,认为“同一”在根本上是一种生活乌托邦或艺术乌托邦。南京大学艺术学院赵奎英教授将中华传统美学精神概括为一种“大美”精神,并指出这种“大美”同时也是一种“生态之美”。西南大学文学院寇鹏程教授追溯了当代文论话语体系建构中存在“失语症”问题,并提出当前方法路径中需要强调的五个重点。复旦大学中文系张宝贵教授认为,中国文艺美学的文化土壤发生改变,道德向经济转型、人文向科学转型、先验向后验转型将是中国文艺美学古今转型的三个方向。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范玉刚教授提出,文艺美学具有方法论意义,其时代使命在于为中华文艺复兴寻求精神思想根基,建立一套基于中国立场、重构中华文化主体性的知识体系。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孙丽君教授论述了新媒体生态艺术的创作特点及其传达的自然观,并展望了新媒体生态艺术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在23日下午的三个平行会场讨论中,与会学者紧紧围绕会议主题,就儒释道典籍中的文艺美学问题、中西方文艺美学中重要概念范畴和前沿问题、文艺美学视角关照下的中西方文学、美学和哲学理论等问题,分别展开了深入辨析、详细阐发和具体运用。

24日上午,会议进行了两场大会发言。随后,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彦顺教授、深圳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黄永健教授、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伏煦副教授对各分会场讨论情况做出汇报。闭幕式由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程相占教授主持,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主任谭好哲教授对此次会议进行了总结。谭好哲教授首先充分肯定了会议意义和举办质量,他指出,本次会议论题广泛、研讨深入,大批中青年领军学者和新生代力量与会支持反映了文艺美学旺盛的学科活力。同时,他感谢中华美学学会和文艺美学学术委员会对于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的支持与信任,希望此次会议能够接续胡经之先生在中华美学学会第九届全国美学大会开幕式上呼吁的“中华美学再出发”,成为新语境下“中国文艺美学再出发”的新起点,有力地推动中国文艺美学的古今转型与当代话语建构。

本次会议涵盖了文艺美学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宏观命题、中外学术交流碰撞语境下的文艺美学资源研讨以及中国和世界文艺发展现实语境下的具体理论问题等多方面的研究,体现出中西互鉴意识、双创意识、明确的问题意识和自觉的理论建构意识,为国内文艺美学领域的学者提供了交流平台,也扩大了文艺美学研究中心的学术影响力,对中国文艺美学的发展与推进、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文/张文倩、郭星汝 图/黄长明、何雅诗)


该新闻已被浏览 次      [ 后退]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