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继尧教授漫谈“透过《谈美》触摸的一种学养”

202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名誉会长、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凌继尧教授于山东大学中心校区知新楼A906室开讲题为“透过《谈美》触摸的一种学养”的讲座。本次讲座由韩清玉教授主持,文艺美学研究中心硕、博士生参与了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韩清玉教授对凌继尧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他的研究领域与主要的学术成果。凌继尧教授首先介绍了朱光潜先生《谈美》一书的成书经过和90年来的出版盛况,并从“非文学性写作能力”的培养展开讲座。他认为,就人文学科而言,除了要学好本专业的知识,还要努力提高写作水平,尤其是科研工作中的“非文学性写作能力”。

凌继尧教授首先指出,朱光潜先生的中外文兼修是其《谈美》达到中西文化融合的化境的基础。凌继尧教授详细介绍了朱光潜先生的求学、工作经历与交游情况:朱光潜接受了较为系统的西式教育,曾在英法留学8年之久,1933年回国之后一直在西语系工作,并与林语堂、吴宓等人来往密切;同时,朱光潜从小接受私塾教育,中学毕业于桐城中学,有良好的古文基础,归国之后他作为京派文人的一员,参与筹办《文学杂志》并担任主编,深入参与了中国现代文学。

其次,凌继尧教授从造语与造意之关系的角度分析了朱光潜的行文风格。他认为朱光潜写文章不掉书袋,不把文章写成朱子家训和高头讲章,“深入浅出”是其特长,《谈美》一书彰显了作者诚恳亲切的态度和灵动、温润、蕴藉的语言风格。凌继尧教授以《谈美》中“面对古松的三种态度”和《琴诗》为例,指出好文章要做到思想条理必须清楚,情致必须真切,境界必须新鲜,文字必须表现得恰到好处,谨严而生动,简朴不至枯涩,高华不至浮杂。

最后,凌继尧教授从“平居有西人,下笔无西人的角度分析了朱光潜《谈美》的中西融会贯通特点。凌教授指出,朱光潜在《谈美》中介绍西方艺术理论,但无论是案例还是具体阐释,都完全是中国化的,如距离说和移情说。朱光潜以《舟还长沙》为例说明只有与实用意义拉开距离才能更好地发现和欣赏美的道理,借用“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等传统典故、中国古典诗词以及书法艺术来分析移情问题,生动形象又十分切合中国人的文化体验。

讲座最后,韩清玉教授分享了自己阅读《谈美》的感受,并鼓励同学们用心体会和认真学习朱光潜先生的作品,尤其要注重学术论文写作中“非文学性写作能力”的培养;追求更为高远的治学境界、心怀社会人生的现实关怀和从容不迫的行文风格。在师生互动环节,凌继尧教授与同学们就《谈美》的创作背景、朱光潜的美学思想以及朱光潜文艺思想中的中西互通等问题展开讨论。最终,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主讲人简介:凌继尧,江苏南通人。东南大学艺术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六届成员,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名誉会长、中华美学学会顾问。主要著作有《西方美术史》、《美学十五讲》、《中国艺术批评史》(主编)、《艺术设计概论》(合著)等。


(文\马迎春  图\黄长明)

该新闻已被浏览 次      [ 后退]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