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著作是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马克思主义与形式主义关系史研究”(11CZW010)的结项成果,人民出版社2017年出版,共55.3万字。
马克思主义文论和形式主义文论是两种完全异质的理论思潮,在问题意识、研究方法和价值立场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从它们在二十世纪的发展来看,从苏联到西方,二者之间经历了一个从对抗到对话的发展过程。全书采用历史与逻辑、历时研究与共时研究、问题研究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以马克思主义与形式主义各自不同的方法论特征为逻辑起点,以二者之间在二十世纪的关系史为经,以不同的时间阶段和地域空间上这种对话所关注的不同问题和采用的不同方法为纬,讨论了二者在苏联、欧洲和英美的不同的政治、历史、地域和文化语境中进行对话所关注的不同问题、采用的不同方法,并分析其利弊得失,以及对中国当前的文学理论建设的借鉴和启示意义。书中以巴赫金、阿多诺、马尔库塞、萨特、巴特、斯特劳斯、阿尔都塞、霍尔、本尼特、伊格尔顿、詹姆逊、鲍德里亚和哈贝马斯等的文论思想为个案,对马克思主义与形式主义文论的对话中所涉及的文学的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的对立、文学的自律与他律的关系、文本形式与意识形态的关联、马克思主义与结构主义的对话、马克思主义与符号学的融合、马克思主义的语言哲学问题等诸多非常重要的文学理论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阐发。
本著作是国内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与形式主义文论的关系问题的首次系统研究。这项研究受到了国内学术界的好评,在国家社科基金结项中被鉴定为“优秀”。书中的相关内容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和《文艺理论研究》等CSSCI收录刊物发表论文近20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8篇,相关文章获得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3次,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次。本著作获第八届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人文社科类)青年成果奖。